通常對品牌競爭力進行客觀測評,能夠更好地弄清企業的基本市場情況,能夠更好地理解和熟悉企業自身和同行業競爭者的品牌競爭力,更好地考察企業自身的品牌管理,對其所相應的績效及整合資源都有著很大的參考價值。通常,品牌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意義在于:
(1)指南:通過企業自身的品牌競爭力指標與行業、全國乃至世界先進水平的比較,找出存在的差距,幫助企業自我診斷、自我完善,為企業培育品牌競爭力提供依據,確定企業今后努力的方向。
(2)挖潛:通過對企業、競爭者、外部環境等的全面了解,有利于企業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和市場潛力,擴大市場份額,提高經營效率。
(3)決策:通過對企業的全面了解,可以為企業對品牌的投資決策和收購兼并提供決策支持。
(4)提高:評價指標涉及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,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,強化現有的競爭優勢。
(5)戰略:結合企業可持續成長目標和外部環境演化趨勢,培育企業潛在競爭優勢和制定成長戰略。
品牌競爭力評價指標既是企業品牌競爭力評價內容的載體,也是品牌競爭力評價內容的外在表現,因此品牌競爭力評價指標必須充分體現品牌競爭力的基本內容。為了構建有效的品牌競爭力綜合評價體系,需要掌握以下原則:
(1)科學性原則。體現在對品牌競爭力概念認識的正確性、評價指標設計的完整性、數學模型與分析方法邏輯的嚴密性和變量因素分析的準確性等方面。
(2)系統性原則。品牌競爭力的強弱是企業內外部要素非線性相互作用的結果,因此對其評價時要考慮系統的整體性、相關性和目標性。
(3)相對性原則。對于綜合評價指標中不能直接相加減或乘除的指標要進行無量綱化,即指標轉化。
(4)動態與靜態相結合原則。品牌競爭力是動態發展的,但是在某一時期又是相對穩定的。因此評價指標中既要有反映當前競爭力狀態的靜態指標,也要包括反映競爭力動態變化趨勢和發展潛力的動態指標。
(5)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。品牌競爭力不僅包括物質方面的內容,也包括精神方面的內容。因此、綜合評價體系既要包括定量評價要素,也要包括定性評價要素。
(6)可比性與實用性原則??杀刃允侵冈u價指標應具有普遍的統計意義,這樣評價出來的品牌競爭力才能實現時間、空間上的比較,保證評價結果的橫向和縱向可比性。實用性是指指標設置要簡單易行、評價易于操作。